“追星”数十载,他推开浩瀚星空之门
他是
世界最大的在建天文望远镜SKA
参加科学数据处理器研制的中国科学家
他是
多项国家级和国际联合重点项目技术负责人
他是
2023年广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
他是
广州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王锋教授
01
夙夜不懈,行走在天文技术前沿
2019年,中国空间望远镜发射在即,数据系统开发问题亟待解决。尽管工作内容繁重,王锋教授仍毫不犹豫地响应陈建生院士号召,加入中国空间望远镜数据处理的行列,任数据处理系统中数据流管理子系统负责人。
2021年4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在罗马签署的《成立平方公里阵列天文台公约》。2021年6月,我国成为平方公里阵列天文台SKAO正式成员国。王锋教授的团队全面参与SKA的评估阶段、桥接阶段的工作,为中国通过全球竞争,最终参与获得SDP建设项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SKA是由大量小型射电天线构成绵延至上千公里的综合孔径阵列,集大视场、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宽频率范围等卓越性能于一体,其科学研究目标包括第一代天体如何形成、星系形成与演化、暗能量性质、宇宙磁场、引力本质、生命分子与地外文明等。极富革命性的设计也预示着难以想象的超大信息量和数据量,超越射电天文学的传统研究手段,为射电天文学创新研究注入全新理念。
王锋教授带领团队从零起步,以海量/超海量科学数据实时处理为基本技术突破点,结合SKA和中国新一代空间望远镜的需求,在射电干涉阵的高精度处理方法、海量数据融合管理,高效处理、分析挖掘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开发面向特定望远镜与领域的大数据处理分析支撑软件包,研究大数据服务平台和PB级大数据汇聚融合、开放共享与高效处理中的关键技术等。
王锋教授表示,如何克服并力争在短期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是他和团队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技术的差距没有什么弯道超车,就是靠踏踏实实地积累、摸索。”团队开展了近5年的研究工作,从基础算法做起,通过分析与仿真等手段,对主流算法进行验证,并提出各种改进思路,发挥自身在天文与计算机交叉学科的优势,取得了较好的进展。
同时,王锋教授主持了国家SKA专项、SKA天文台国际工程建设、国家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国家基金天文联合重点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子项。短短5年间,以一作或通讯作者发表高水平SCI论文15篇,申请发明专利共7项,软件著作权6项。
面对科研与教学双重任务,王锋教授每天工作18小时以上,高强度工作背后是长远的考虑,“一方面确保国际合作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在国际合作中充分保障中国权益。”过去三年中,他在大视场成像、射电干涉算法、射频干扰去除等方面的工作不断取得突破,这些工作确保了项目有效进展的同时,更保证了自主算法与数据处理技术的可用性,有助于推动后续中国科学家科学研究工作的开展。此外,王锋教授在数据分析方面的工作成果,更有望直接应用于国际大科学工程的观测数据。
02
全力以赴,助力青年人参与科研
随着SKA进入建设阶段,中国作为正式成员将持续深度参与SKA的建设、运行、科学研究、技术研发等各项工作。王锋教授强调,中国射电天文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发能力的提升,关键在于推动更多的年青人加入这一领域,新生代将为其带来源源不断的创造力,“年青人才会是事业的未来。”
王锋教授将入校以来的相关科研经费都投入到了团队建设中,竭力为年青成员提供优质的学习条件与研究环境。积极的团队氛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青人投入天文技术的科研领域中,如今,王锋教授团队从最开始的3人、发展壮大至32人。王锋教授与天体物理中心的同事带领团队学生不断奋进开拓,紧跟国际前沿的射电干涉阵数据处理技术步伐,五年中团队在射电干涉阵数据处理、基于深度学习的天文数据挖掘等方面均取得突出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充分肯定。
在广州大学的全力支持下,广州大学天文技术与方法方向从无到有,在短短几年内,成为了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一支专业科研团队,正向一支具备国际视野和国际合作经验的高素质、国际化、专业化的科技和管理人才队伍快速发展。
03
甘当人梯,用真心启迪学子
寓教于乐,教学相长。繁重的科研丝毫没有限制王锋教授对教学的热爱,作为一位人民教师,他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通过教学拉近与学生的交流。课程最多时,他一周有24节课堂教学任务。王锋教授的课程有趣且生动,引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展现内容,获得许多学生的喜爱。课前他会根据学生作业上交情况进行一个简单的排名,并给排名靠前的学生派发小礼品。奖品的设置和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拉近了他与学生的距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面对学生,王锋教授始终保持真诚和热情,用行动诠释初心。“无论是站着还是坐着上课,都只是一个形式,关键是要把课上好。”二级肢残的他行走靠双拐,却仍坚持站着上课。当他作为科技部派出专家到SKA英国总部工作时,也坚持远程指导学生开展研究,为学生答疑解惑,鼓励面临毕业的学生大胆追寻心中的目标。“老师的本分就是在学习上尽可能多地给予学生帮助。”能够做到理解学生,为学生着想,在形成平等的师生关系中显得尤为重要。“理解学生才能真正帮到学生。”王锋教授说道。
晓之以“课”,动之以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上的王锋教授注重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为了上好一门课,他首先会观察学生对此是否有兴趣。如果没有兴趣,王锋教授会提升学生对这门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价值的具体认识,进而促进他们对这门课未来用处的了解,以此慢慢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认为“学校所教授的不是事情具体的解决方法,而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大学究竟教会了我们什么?这个困惑着许多同学的问题,在王锋教授这里得到了解答。在他看来,本科所培养的是思维能力、判断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等基础能力。而“自学”就是这一能力的具体体现,“工作后,大家不仅为学而学,而且为做而学”,在这种情况下大学所习得的自学能力就尤为重要。
克难求进,共同前行。王教授的学生中,2名博士已经毕业走向了工作岗位。刚刚毕业的这一批,4位同学全部开始攻读博士学位。王锋教授提到,任何学科,只要喜爱,就不存在什么天坑专业。对于天文学的学习,王锋认为同学们需要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去发现这个神秘宇宙的奥秘。同时也要具备细致且严谨的工作态度,耐心地完成观测和研究。在学习过程中,很多概念会颠覆我们传统的认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是学习天文学必不可少的一个要求。除此之外,同学们还要拥有浪漫主义情怀,才能充分体验宇宙的美感。
仰望星空
推动中国SKA研究与国际接轨
刻苦钻研
勇担中国空间望远镜数据重任
立德树人
用实际行动诠释初心服务学生
为“最美科技工作者”王锋教授
点赞!
推荐阅读
广州大学新媒体中心
消息来源 | 广州市科协公众号、广州大学新闻网
封面来源 | 广州市科协公众号
文案编辑 | 陈馥祺 林彤
微信编辑 | 向文捷 吴宇康
图文校对 | 邓馨韵
责任编辑 | 张芳 李婉岚 陈俊宇 胡薰匀 邓馨韵
若需转载 欢迎联络
GZHU1927@163.com